成渝经济圈来了!第四大城市群重磅问世,专家解读-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

2021-10-21 10:15 中新经纬阅读 (2059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来了!成渝地区将成为继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之后的“第四增长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20日发布。规划纲要提出,强化重庆和成都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引领带动成渝地区统筹协同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成渝地区形成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中新经纬发现,近年来,政策层面高度关注成渝地区经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立之前已有长达10年的酝酿演变过程。

  2011年国务院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联合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2020年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21年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提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极”,加快建设高效率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同时以这4个极来建设面向世界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次在国家重大规划文件中与其他3个城市群处于同一等级。

  “成渝地区一直是国家关心和建设的重点。自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基于战略层面谋划推动这一地区发展所进行的努力一直没有中断过。”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对中新经纬如是表示。

 打造“第四增长极”

  中国已有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经济圈,自北向南,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引领我国经济腾飞的主要动力源。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8.5万亿元、23.7万亿元和11.4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44%。

  在我国新的区域经济布局中,为什么选择成渝地区?背后有何深意?会为区域经济发展乃至中国经济版图带来哪些影响?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杨继瑞接受中新经纬专访时表示,构建成渝经济圈是内陆双循环的重要承载地,以及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其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跟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其地处内陆,与其他经济圈相比,在市场上的回旋余地更大,对于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意义更加重大。

  其二,我国过去开放的都是沿边沿海,但内陆是一个广袤的市场,现在航空、高铁、大数据方兴未艾,使内陆地区成为开放高地。从成渝地区坐飞机到泛欧泛亚地区的主要城市,比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的飞行时间要节省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为了我们国内起降航班最多的机场。

  其三,中国经济整个空间板块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仅仅靠另外三个重要增长极不够,需要有中西部的重要增长极,来形成与京津冀、长三角与粤港澳相互促进的大格局,这样才能使中国经济的空间板块更加合理,更好地带动中西部发展,尤其是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姚树洁此前接受《瞭望》采访时也表示,从地图上看,成渝地区如果能与沿海三大增长极连点成线,将形成一个占全国经济总量七成以上的巨大菱形空间,形成“北有京津冀,东有长三角,南有粤港澳,西有成渝”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这将有效破解我国长期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哪些行业企业受益?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哪些行业、相关企业受益?

  戴宾对中新经纬指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极大地推动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能源化工、食品饮料、节能环保、大健康、数字经济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会促进金融、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从而相关行业、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看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获批,将能够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互联互通、高效快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从交通设施建设到新基建,伴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更多国家重大项目将不断落地。

  “成渝地区要把握新基建机遇,布局信息基础设施,围绕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优势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与供应链体系。”陈雳说。

 “中国制造”的新兴承载地

  《纲要》指出,到2035年,建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双城经济圈,重庆、成都进入现代化国际都市行列,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城镇体系更加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建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全面形成,现代产业体系趋于成熟,融入全球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建成,人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对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杨继瑞认为,成渝地区在我国三线建设中奠定了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供应链重构、产业链重构,特别是解决一些制造业“卡脖子”的问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具备一些条件和基础。

  从进出口方面来看,成都是2020年挤进全国进出口总额前十位的城市,也是其中唯一位于中西部的城市。去年,厦门和宁波进出口增速位居第二、第三,分别为7.8%和6.7%。

  据成都市统计局数据,2020年成都实现进出口总额7154.2亿元,同比增长22.4%。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进出口总额2226.6亿元,增长29.9%;对欧盟、东盟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30.1%、20.0%。

  “成渝地区在进出口方面的成绩表现得非常充分,展示了中国制造在未来发展中的巨大潜力,特别是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的推动,成渝地区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国制造未来的新兴承载地,而且可以更好地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形成在制造业方面新的优势。”杨继瑞对中新经纬分析说。

  此外,他认为,提倡共同富裕,除了要解决城乡差距以外、解决收入差距以外,就是要解决地区差距。国家选择西部地区来培育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就是要树立缩小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和地区差距方面的典范,形成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经济板块。

  a股相关板块如何受益?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磅问世,如何影响a股相关板块?

  中新经纬梳理发现,a股涉及61只成渝地区概念股,分布行业主要有食品饮料、燃气水务、电力、国防军工、建筑材料等,五粮液、泸州老窖、水井坊、东方电气、四川路桥、重庆水务、重庆钢铁等个股囊括其中。

  华西策略团队认为,在政策的支持下,成渝经济圈依托多年集聚形成的产业优势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第四极”,其具有竞争力的信息技术、军工、汽车、白酒等产业有望取得较快发展。

  华西策略团队表示,需要关注的是成渝地区扩大对外出口依赖铁路公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相关政策推进,区域营收占比较高的基建链公司有望受益。此外,随着成渝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推进,成渝本土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也有望受益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政策,取得快速发展。( 董湘依)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