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麻了!这类产品依然难赚钱!近8成主动权益管理基金出现亏损,超8成权益类理财产品出现亏损……-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
半岛全媒体记者 姚文嵩
距离2023年落下帷幕仅剩一个多月,各大商业银行、理财公司、公募基金等金融机构也在忙着收官之战。这一个月对不少金融机构而言都充满着挑战,基金行业面对的是业绩下滑、发行冰点、口碑下跌的艰难时刻。银行权益类理财产品“破净率”超8成,甚至有产品净值“拦腰斩”。多家银行在进行收官之战的同时也开启了2024年“开门红”营销宣传。
基金令人惆怅,“一跌再跌,不见回升”
仅剩一个月,2023年就将迎来收官。公募基金业绩排位仍处于胶着阶段,今年a股市场整体表现不佳,拖累权益类基金的业绩整体表现。不少“基民”对基金表现不满,甚至失望至极。
今年作为公募基金发展的第25年,行业的发展增速已经明显放缓。据wind数据统计,2012~2021年的十年间,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复合年化增长率高达27.6%。然而,2022年以来,受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公募基金规模增速已跌至近十年最低水平。
据第一财经统计,在2020年时,已有数据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中(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中有99.58%的产品实现正收益,其中有1540只产品的年度收益率超过50%,年内回报实现翻倍有上百只。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17日,主动权益管理基金(包括灵活配置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ac类分别计算)近三年内实现正收益的产品只有1483只,占比仅为20.13%。这也意味着,近8成主动权益管理基金在过去三年时间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其中,亏损超过50%的产品有98只,其中汇添富基金占数最多,达到8只,包括汇添富高质量成长30、汇添富优势行业一年定开、汇添富成长先锋六个月持有、汇添富高质量成长精选2年持有、汇添富沪港深优势精选等。除此之外,前海开源基金也有6只产品在过去三年内的亏损超过50%,华泰柏瑞基金、中银国际证券等机构也分别有5只产品在内。
对于部分基金投资者而言,这三年的时间也同样煎熬。“我现在已经亏‘麻’了,我买的六七只基金眼看都快满三年了,除了其中一只期间稍微盈利赎回外,其他的基金都在‘深套’中。这几年一跌再跌,都不知道我是怎么熬过来的。”周女士是2020年底开始投资基金,据她讲述,她在基金经理的介绍下陆续配置了多款基金,“刚买上的那段时间的确有几只基金盈利了,没想到接下来的几年,基金一跌再跌,不见回升。”周女士目前只待产品回本后就赎回。
理财产品逐渐回暖,权益类处境“尴尬”
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的还有权益类银行理财产品。近日,随着债券市场逐渐回暖,银行理财整体“破净率”呈现下降趋势,固收类理财产品净值持续回升,而银行权益类理财的处境则相对尴尬。
11月28日,记者梳理中国理财网数据发现,截至目前,理财公司发行的处于存续状态的权益类理财产品共有34只,其中有28只产品处于“破净”状态,破净率超8成,其中有8只产品净值低于0.8。净值最低的为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下文简称“光大理财”)发行的“阳光红卫生安全主题精选”,产品净值已经跌破0.5。记者注意到,在光大理财“阳光红”系列产品中,“阳光红卫生安全主题精选”并非是唯一跌破净值的产品。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其权益类其他4只产品“阳光红esg行业精选”“阳光红新能源主题”“阳光红基础设施公募reits优选1号”“阳光红300红利增强”全部跌破净值,“阳光红新能源主题”净值也跌至0.5附近。
为何超8成权益类理财产品出现亏损?以亏损最严重的“阳光红卫生安全主题精选”产品为例,该产品主要投资于卫生安全主题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行业,通过把握医药卫生、健康防疫以及线上化催生的科技、消费等主题性机会,精选基本面良好、价值被低估竞争力突出的优质上市公司股票,力争获取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最大化收益。这也意味着,该类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在本质上已经与股票型基金没有区别,净值随市场波动。据中国理财网显示,此款产品已运作逾三年之久,该产品募集起始日期为2020年5月15日,自2021年8月单位净值低于1后,净值就再未回升至1水平。
事实上,权益类理财产品“破净”已是常态。记者在中国理财网发现,包括招银理财、贝莱德建信理财、华夏理财、民生理财、高盛工银理财等理财公司均有权益类理财产品“破净”的情况。
理财产品规模整体回升,展露强“吸金”能力
虽然银行权益类理财产品表现欠佳,但从整体来看,各类型理财代表产品净值持续上涨。据广发固收,截至11月21日,近一周,中长债及短债代表产品净值延续上升趋势,但区间收益率分别较上周回落0.01pct至0.09%和0.07%(上周区间收益率分别为0.10%和0.08%)。值得注意的是,10月中下旬偏债混合产品净值受权益市场表现影响快速下跌,进入11月净值表现持续回暖,但增幅边际收窄,本周偏债混合代表产品区间收益率较上周回落0.07pct至0.03%(上周为0.10%)。
各类型理财代表性产品净值持续上涨的同时,银行理财规模持续回升。进入11月以来,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布关于部分理财产品规模上限进行调整的公告。
光大理财11月2日发布关于调整阳光金安心计划(存单存款策略)14期理财产品募集规模上限的公告,将募集规模由10亿元调整为32亿元。11月2日,招银理财公告表示,将招睿月添利(平衡)2号固定收益类理财计划的发行规模上限由133亿元调整为138亿元。招银理财还于11月7日公告称,将招睿卓远稳进两年定开10号增强型固定收益类理财计划的发行规模上限由10亿元上调为15亿元。上银理财也于11月3日发布关于上银理财“净享利”系列开放式理财产品规模上限调整的公告。根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今年9月以来,理财公司累计共发布超过200条规模上限调整公告,上调部分理财产品规模上限。对于产品调整募集规模上限的原因,上银理财表示,这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对于定期开放式产品的投资需求。光大理财则在公告中表示,与客户需求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在募集规模上限上调之后,相关产品表现出很强的“吸金”能力。进入11月,理财规模延续跨季后整体回升趋势,据广发固收,11月首周增加1649亿元至27.44万亿元,第二周仍保持千亿级的规模增幅,环比增长1227亿元至27.56万亿元,第三周增幅缩窄,环比增长611亿元至27.62万亿元,本周环比增幅继续缩窄,仅较上周增386亿元。不过拉长时间来看,自今年3月理财规模触底以来,其后呈明显的修复趋势,整体规模持续回升,不断创年内新高。
多家银行提前谋划,备战2024“开门红”
前三季度权益基金、理财等产品销售承压,不过,不少银行仍在积极准备来年的“开门红”工作。据多家媒体报道,四季度开始,各大银行已经开始陆续筹划2024年“开门红”。因各银行渠道2023年底考核完成进度不一,“开门红”节奏控制也不尽相同。部分行动较早的银行渠道已经向基金公司征询有意向的“开门红”储备产品,更有银行已经开启“开门红”销售工作。
青岛地区银行“开门红”战局如何?记者对岛城多家银行网点进行了走访。整体来看,多数银行暂未在该行大堂展厅处布置相关展台,但确有银行已经启动了“开门红”的宣传营销。记者在市南区采访一家城商行时,其工作人员表示,该行已经启动2024“开门红”,业务重点仍聚焦于存贷款领域。崂山区一国有大行的工作人员也向记者透露,该行定于11月底启动“开门红”,主推产品以及目标将在动员会上推出。
在业内看来,今年银行积极提前布局“开门红”现象也较为突出。“一般来讲,银行‘开门红’是在12月初或是来年1月初才正式启动,但今年11月初距年底尚有近两个月时间已有银行开始。”业内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开门红’是银行间的一场激烈竞赛”,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开门红”集中反映出银行之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银行存贷业务也趋于同质化。市场存量竞争下,无论是存款还是贷款,银行都需要积极拓展,“开门红”这个时间节点,客户资金相对富足,银行通过集中营销以增强银行客户触达。